碧艾香蒲處處忙,誰家兒共女,慶瑞陽。細纏五色臂絲長,空惆悵,誰復吊沅湘。往事莫論量,千年忠義氣,日星光。離騷讀罷總堪傷。無人解,樹轉午陰涼。
--《小重山端午》 舒頔
小時候,端午節(jié)對我們而言十分的純粹,沒有屈原,沒有汨羅江,沒有伍子胥,沒有曹娥,沒有介子推,有的只是粽子和假期。長大后,端午節(jié)對我們而言,是歸途,粽子只是一個思念的借口。再后來,端午節(jié)是一種傳承,如此往復,歲月更迭!
印象中,小時候的端午節(jié),是由一個彩色的線編織成的網(wǎng)兜,里面裹著一個煮熟的鴨蛋;是奶奶提前包好的糯米粽;也是大門上掛著的艾葉和菖蒲。那時候的我并不知道艾葉和菖蒲是什么,只知道是“草”,氣味獨特的一種“草”。蘸著白糖吃粽子,應該是我們這一代的小孩對端午最深刻的記憶,還有就是永遠吃不完的粽子!
長大后,離家求學的我雖身處異鄉(xiāng),但也讓我解鎖了對粽子新的認知。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糯米粽,還有肉粽;原來粽子除了甜味還有咸味。之后的很多年,端午對我的意義不再只是一個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日,而是媽媽電話里反復確認的歸途,以及一桌匯聚了滿滿愛意的家常菜的迎接。假期很短,卻能嘗到媽媽的各種拿手好菜,那可是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相媲美的。返程時,行李箱就會充當小寶庫的角色,里面塞滿了愛意滿滿,或許會覺得行李箱很重很重,但媽媽總覺得你帶的還不夠。端午的粽香可以陪你到幾百公里的另一座城市,這是一種思念,一種牽掛!
再后來,端午節(jié)變成了一種傳承,粽子不再是端午節(jié)的專屬。在外的那些年,對于端午的印象是楊樹蔭穿行的繁忙,地鐵擁擠,人潮如海,樓道看不見菖蒲也沒有新艾,只有雄黃酒的味道和小棗粽……端午也不再是歸途,而是訂不到的車票,回不去的家和隔著手機屏幕的思念,超市保鮮柜里滿滿都是粽子,但缺少了家的味道,只能是遠在他鄉(xiāng)的游子對家的一種感情寄托!
如今,佳節(jié)如期而至,又能和家人團聚一堂,將那粽子化為一種期盼,期盼今年的疫情早些結束,期盼山河無恙,人間皆安!
---海通·樂安郡業(yè)主